努力實現質量水平持續提升 產業規模持續擴大 品牌公信力影響力持續增強
為推動“十三五”時期我國綠色食品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全面提升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水平,農業部綠色食品辦公室組織編制《全國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16-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
多年來,發展綠色食品在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綠色食品已成為我國安全優質農產品的精品品牌,并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綠色發展等新思想,為綠色食品事業發展注入了新動力。為進一步推進綠色食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發揮綠色食品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示范引領作用,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的安全健康消費需求,農業部綠色食品辦公室根據農業農村發展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要求,制定本規劃綱要。
堅持精品定位 明確四項原則
綱要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保護生態環境、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促進農民增收為目的,以完善標準、優化程序、強化監管、加大宣傳、創新機制為支撐,堅持精品定位,穩步發展,努力實現綠色食品質量水平持續提升、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品牌公信力和影響力持續增強。
綱要明確四項基本原則
明確定位 率先發展 綠色食品是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助推器、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排頭兵、農產品安全優質消費的風向標。新時期,要按照“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的要求,與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一控兩減三基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特色產業精準扶貧等農業主體工作相融合,率先發展,在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發展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政府推動 市場拉動 積極爭取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支持,發揮好主管部門在統籌謀劃、政策引導、投入支持、執法監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重視市場開發,多形式搞活流通,多渠道拓展市場,積極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推進綠色食品優質優價市場機制的形成。
質量優先 穩步推進 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全面落實全程質量控制體系和標準化生產,強化證后監管,不斷提升綠色食品品牌的公信力。在堅持準入標準、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穩步擴大總量規模,不斷滿足城鄉居民對安全優質農產品及加工食品的需求。
堅持特色 創新驅動 堅守與發達國家接軌的農產品及食品質量安全標準水平,保持綠色食品標準的先進性;堅持“安全、優質、環保、營養、健康”的本質特征,進一步打造精品品牌;堅持質量管理與標志許可相結合的基本制度,不斷創新機制,提升發展活力。
確立發展目標 健全標準體系
綱要確立了發展目標
2020年,全國綠色食品產業總量規模進一步擴大,企業總數達到11000家;產品總數達到27000個;綠色食品產地環境監測面積達到6.5億畝;綠色食品總產量占全國食用農產品及加工食品總產量5%以上。綠色食品質量和品牌公信力、認知度明顯提升,質量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國家級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型食品加工企業、出口企業比例明顯上升,達到60%以上。
綱要提出今后的重點任務
扎實推進基地建設,不斷提高發展質量;著力扶強生產主體,持續擴大總量規模;加快推進短缺產品開發,不斷優化品種結構;不斷強化市場營銷服務,完善市場流通體系;全面加強品牌保護,不斷提升品牌的公信力。
綱要以完善綠色食品技術標準體系為支撐,通過優化綠色食品標志許可制度,不斷加強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強化科技支撐體系,健全管理服務體系。
綱要提出保障措施
首先加強組織領導,發展綠色食品,是國務院賦予農業部門的重要職能。各省綠色食品工作機構要從新時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全局出發,充分認識發展綠色食品的重要意義,始終把發展綠色食品作為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積極爭取納入當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整體規劃,統籌部署推動;其次加大政策支持;第三是深化輿論宣傳,充分應用現代化的公共媒體,加強綠色食品發展理念、法律法規、標準規范、運行模式、生產技術、產品質量、品牌效應的宣傳,提高社會各界和廣大公眾的綠色發展、健康消費意識。健全與媒體的快捷溝通、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媒體的引導和推動作用,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綠色食品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深化對外交流合作,加強國際推介宣傳,提升綠色食品的國際影響。本報記者 粘新
鏈接
市場拉動綠色食品產業大步前行
綠色食品,是指產自優良生態環境、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生產、實行全程質量控制并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安全、優質食用農產品及相關產品。在市場需求的有力拉動下,全國綠色食品產業保持了穩步健康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產業具備一定規模
截至2015年底,全國綠色食品企業總數達到9500多家,產品總數達到23000多個。2011-2015年,綠色食品企業和產品年均分別增長約8.5%和7.0%。綠色食品產品日益豐富,現有的產品門類包括農林產品及其加工產品、畜禽、水產品及其加工產品、飲品類產品等5個大類、57個小類、近150個種類,基本上覆蓋了全國主要大宗農產品及加工產品。全國已創建665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分布25個省、市、自治區,基地種植面積1.8億畝,產品總產量達到1億噸。綠色食品生產資料企業總數發展到102家,產品達244個。
產品質量穩定可靠
通過實施“從農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落實標準化生產,嚴格產地環境、產品質量檢測和投入品管控,提高現場檢查和審核許可的規范性,全面加大證后監管力度,有效地保證了綠色食品產品質量。2011-2015年,綠色食品系統每年組織抽檢覆蓋率超過20%,綠色食品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在近幾年由農業部等國家有關部門組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檢中,綠色食品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均達到100%。
品牌有廣泛影響力
經過多年宣傳推廣,綠色食品已被社會廣泛接受,其推行的生產方式、倡導的消費理念、樹立的社會形象和產生的品牌效益,已得到普遍認可。早在1999年,《辭!芬褜ⅰ熬G色食品”列入書中;綠色食品有關知識被國家編入了《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生物教學大綱》;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多數農林院校設置了綠色食品專業或開設了綠色食品相關課程。近幾年,綠色食品作為食品安全知識在部分大中城市社區廣為宣傳;相關電視節目中也時常涉及綠色食品的概念和知識。據調查,在國內大中城市,綠色食品品牌的認知度超過80%;在所有認證產品中綠色食品的公信度排名第一。綠色食品的品牌影響已從國內擴大到國際,其標志商標已在日本、美國、俄羅斯等10個國家和地區注冊,丹麥、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已開發了一批綠色食品產品。
制度規范基本完善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食品安全法》、農業部《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等的頒布實施,為綠色食品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礎。農業部已發布綠色食品各類標準126項,整體達到發達國家先進水平,地方配套頒布實施的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規程已達400多項,綠色食品標準體系更加完善。綠色食品標志許可審查程序和技術規范在工作實踐中得到不斷補充和修訂,綠色食品企業年檢、產品抽檢、市場監察、風險預警、淘汰退出等證后監管制度已全面建立和實施,以標志管理為核心的綠色食品制度規范已基本完善。
體系隊伍覆蓋基層
全國已建立省級綠色食品工作機構36個,地(市)級綠色食品工作機構308個,縣(市)級綠色食品工作機構1558個,覆蓋了全國88%的地州、56%的縣市。全國共有專職工作人員6452人,其中綠色食品檢查員3460人、監管員2797人;還發展綠色食品企業內檢員1.8萬人,實現了所有獲證企業的全覆蓋。同時,審核確定了綠色食品定點環境監測機構57家、產品質量檢測機構5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