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廈門市委、市政府出臺了《2016年度績效管理工作方案》,方案中將食品安全工作在績效考核中的比重由原來的3%提高到4%,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實行“一票否決”。
近年來,廈門市先后出臺了食品安全追溯監管、舉報獎勵、應急處置等工作機制,制訂出臺了《廈門市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兩年行動方案(2015-2016)》《廈門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實施方案》《2016年廈門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2015年,廈門市財政安排食品安全工作專項經費3680萬元,食品安全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在福建省2015年食品安全工作考核中,廈門市群眾總體滿意度接近70%。其中,群眾對政府采取措施改善食品安全滿意度高達96%。2016年安排食品安全專項經費4707萬元,同比增長27.9%。其中,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列入2016年度全市“為民辦實事”項目,安排食品安全抽檢專項經費2500萬元,確保達到創建標準。
在做好機制和財力保障的同時,廈門市根據基層監管一線人少事多的實際,著力構建網格化監管體系。今年以來,各區政府分別招聘了100多名具備食品藥品相關專業知識的專職協管員,全市每個村(社區)都配備了1名專職協管員,主要承擔隱患排查、信息報告、協助執法等職責。目前,新招的598名專職協管員已全部到位。
“來源可溯、去向可追、監管高效、全員參與”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模式,是廈門市加強食品監管的一大亮點。近年來,廈門市運用“互聯網+食品安全”技術,在食品流通環節,建立健全“二系統一平臺”,實現信息化監管!吧r食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從生鮮食品批發源頭抓起,將市場申報、產品檢驗、打印憑證、索證索票、工商查驗等流程轉化為數據傳輸,使食品安全信息可視、可讀、可管理,目前已實現對蔬菜、肉類、水果、水產、禽類、豆制品和凍品等7類生鮮食品質量安全的網上監管;已將105家菜市場納入監管,系統覆蓋率達75%以上。通過“廈門市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系統”建設,廈門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求批發企業必須完整上傳備案信息后,才能打印出食品上市憑證,有了上市憑證,食品才能上市銷售。目前全市已有7138家商場超市、食品批發商、生產廠家運行該系統,可對2.3萬家經營主體銷售的15.8萬種食品進行追溯監管。在79家商場超市設置了“食品信息查詢臺”,預計今年將120家生產企業、84家酒店納入追溯系統,形成具有廈門市特色的流通環節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笆称繁O管移動平臺”通過設置“信息查詢”、“許可核查”、“巡查監管”、“票證查驗”四大功能,大大提高了監管效率。截至今年8月,該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運用該平臺開展食品流通許可現場核查1.9萬多份,食品流通許可審批時限由20天壓縮至7天。為進一步強化“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無縫監管,從2011年起,廈門市實行“互聯網+農資監管”模式,截至目前,已將全市80%以上的農藥、肥料品種列入平臺進行監管,錄入的數據達15000多批次,逐步實現了產品的“源頭可追溯”。